\ 新闻中心陕西中联实业集团官方网站
企业要闻 企业动态
行业新闻 党建活动

盘点2012年汽车行业新闻事件

“末日”的谣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去,2013年的大门悠然叩响。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个让人纠结的年份——汽车产销增幅依然在低处徘徊,各大车企间的兼并,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各大汽车巨头屡次召回产品,自主品牌经历了从“生存论”到“发展论”的阵痛,限购在更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汽车社会中交通、环保和节能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
       凡此种种,对于已经到来的2013年是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改变低迷的汽车产销现状、在限购和交通拥堵中寻求平衡的杠杆等,成为2013年政府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
       通用汽车与标致雪铁龙结盟
       2012年2月29日,通用汽车与标致雪铁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用欧洲业务同标致雪铁龙计划从采购、研发、物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以产生协同效应,抵御欧洲车市颓势。
       然而之后媒体指出两家车企在合作上未能达到初衷,存在利益和意向上的分歧;标致汽车业务与通用欧宝品牌合并计划流产;在岁末终于敲定的联合研发和采购项目缩水,中级车项目被取消。
       点评:通用汽车和标致雪铁龙在结盟初始便遭遇质疑声音。从初步结盟到确认项目,一路坎坷。当然,无论前景如何,通用-标致联盟的意义超出了“美国第一大车企和欧洲第二大车企携手”本身。
       由于通用的介入,标致雪铁龙与原先合作伙伴宝马关系淡化,双方终止在混动车领域合作。宝马转向丰田,与之缔结盟约。另一旧友福特也取消了与标致雪铁龙共同研发大排量柴油发动机的规划。标致雪铁龙还退出了与菲亚特的合资企业。美-欧-日车企的联盟和对抗格局经历了一次幅度不小的洗牌。
       可以如是描绘通用-标致联盟:欧洲车市泥潭是其背景,结盟合作是其手段,标致“新欢逐旧爱”是其花絮。那么,未来“以利而聚,因利而散”会不会是其最终结局?只有留给时间来作答。
       欧债危机致欧洲车市跌至新低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肆虐,导致欧洲市场汽车销量跌到从1994年以来最低谷。需求低迷使得欧洲车企现有产能相对严重过剩。由于业务接连亏损,各大公司纷纷着手在欧洲减产裁员。抵御灾难过程中的利益纠葛促使一幕幕纷争闹剧上演。点评:汽车行业的分量、欧洲市场的规模,绝少有一场危机能够让这样一个市场一夜回归近20年前的水平。一时间,欧洲业务成为各跨国车企最为头疼的板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向世人展示着超越美国次贷危机的威力,尽管某种程度上说欧债危机是次贷危机的一种延续。
       翻遍2012年全球汽车行业的新闻,有相当多的重大举措和变化趋势都与欧债危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用汽车为挽救欧宝与标致雪铁龙结盟;福特在欧洲关闭三座工厂;标致雪铁龙在欧洲裁员万人;连大型车企中最具上行势头的大众汽车,也在欧债危机中遭遇利润下滑和销量目标下调的命运。而菲亚特与大众2012年的纠纷,直接原因是减产方面的分歧,根本原因却还是欧债危机引发的产能过剩。
       分析机构预测称,2020年之前欧洲车市难以恢复到未遭劫难时的水平,欧洲汽车行业可能为此将有50万人遭到裁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债危机给汽车行业带来的震荡仍将继续。
       大众汽车成功收购保时捷
       2012年 8月 1日,大众汽车股份公司(Volkswagen AG)与保时捷欧洲股份制公司(Porsche SE)商定了股权结构,后者于 8月1日向大众出售旗下的保时捷股份公司(Porsche AG)50.1%股权。大众汽车正式完成收购保时捷汽车业务100%股权。点评:一个是欧洲最大车企,有望冲击全球龙头位置,一个是业内单车利润最高公司,两者的合并预计加速整合带来的协同综合效应大约为3.2亿欧元,大众和保时捷将各自占有其中的50%。
       大众汽车与保时捷渊源颇深。大众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为保时捷家族旁亲,从2008年保时捷计划收购大众汽车开始,大众和保时捷之间收购与反收购风波不断,几经周折,终于在2012年尘埃落定。大众完全吞并了保时捷汽车业务,而保时捷SE仍持有大众汽车AG50.7%的普通股股权。
       从大众角度而言,旗下品牌阵容进一步扩张,业务覆盖范围更广。从保时捷角度来说,不仅有协同效应和数十亿欧元收益,并且得到了一股大众普通表决权股股票,反过来对大众控制力度更大。潜在意义上,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暗线尚未终了。或许,保时捷如今在美国仍因当初操纵大众股价面临官司,客观上成为一种影射。
       美国2025CAFE燃效法则正式生效
       美国政府2011年提出2017至2025年度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标准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要求新车平均燃效达到54.5英里/加仑,折合百公里油耗4.3升。由于跨度较大,遭到部分车企抗议和质疑,几经延迟,终于在2012年8月底正式出台。点评:随着石油危机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国都不断重视提升燃效、降低能耗以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美国在中长期燃效标准规划方面率先“吃螃蟹”,首先推行2025年CAFE标准体系。未来几年内,其他区域的新一代燃效和油耗标准也将有望逐步从构想变成条文。
       美国先行一步,在推进速度和执行方式等方面遭受到压力与挫折亦属正常。中国计划2020年实现百公里油耗5.0升,同样也是敦促车企在油耗领域跨入新时代。美国推行新CAFE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树立新标杆的示范作用,在怎样制定体系、处理好企业、环境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借鉴和参考。
       美国向WTO上诉中国补贴汽车零部件
       2012年1月底,美国工会和制造业联盟、贸易协会在国会山举行媒体发布会,指控中国汽车零部件通过不公正手段威胁到美国汽车行业。从3月起,美国议员组团上书奥巴马,要求制止中国补贴汽车零部件。美国政府考虑制裁中国所产零部件,并于 9月中旬向WTO上诉。点评:奥巴马政府 2009年便开始将矛头对准中国汽车轮胎出口,2011年中国针对美国所造部分车辆征收双反税,意味着两国间汽车贸易战进入新阶段。美国向WTO申诉中国补贴整车和零部件,将贸易战推向了高潮。
       追根溯源,美国希冀通过汽车等制造行业带动就业,而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对美国当地零部件产业造成威胁。正巧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为了赢得更多选票,政客自然寻找一切机会获得支持,中美贸易摩擦成为话题焦点也在预料之中。
       与日系车在华遭抵制类似,中美汽车贸易战也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不过前者更多源于民间自发和民族意识,与后者有所区别。
       瑞典NEVS成功收购萨博资产
       2011年未果的萨博资产竞购一直延续到2012年。中国青年莲花、土耳其Brightwell、北汽-松下联盟与马恒达等中外车企竞相投标收购破产萨博的剩余资产。不料瑞典国家电动车公司(NEVS)半道杀出,击败了最被看好的青年莲花,成为最终赢家。点评:萨博收购是 2011年最为一波三折的汽车业事件,却最终以意想不到的黑马中标而收场,令人几多错愕。
       NEVS的胜利之路颇为取巧。国能先期与日本风投合资组建NEVS,不仅获得资金来源,并且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背景,宣传中产品定位于纯电动车,避免了与通用汽车在华利益冲突,而后者的阻挠成了连续击垮马恒达和青年竞购大计的根源。
       尽管凭借技巧获得了胜利,然而NEVS今后的道路未必平坦。电动车前景并不如NEVS所憧憬的那般光明。从最新的规划看,NEVS已经更改了局限于纯电动车的口径,未来其产品发展路线或将与初始口风大相径庭。
       丰田汽车在全球召回740万辆
       2012年10月10日丰田汽车宣布,由于电动车窗开关存在隐患,将主动召回740万辆汽车,主要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市场,涉及卡罗拉、雅力士和威姿(Vitz)等型号。
       点评:这是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之一,堪与1996年福特790万辆汽车特大召回、2009至2011年丰田“踏板门”(前后超过千万辆)召回事件相比。
       不过该新闻入选十大行列并不仅仅因为规模,从丰田的行为中能够看出一些新意。首先,对比“踏板门”,丰田本次召回主动性明显加强,试图向消费者和舆论表现出积极负责的一面。其次,丰田此次将中国市场放在重要位置,作为第一批重点召回市场公布。
       丰田的进步毫无疑问,本次召回规模虽然巨大,但对丰田的口碑负面影响却微乎其微。中国车企或许应当从中学习借鉴,而不是谈及召回则羞于启齿、讳莫如深。

0

Copyright © 2014 陕西中联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申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设计策划:凯天网络